小談影響因子的影響力

不論你是否喜歡並支持這項指標,做學術的我們永遠無法忽略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的作用。影響因子是美國ISI(科學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具體是指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它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許多著名學術期刊會在其網站上註明期刊的影響因子,以表明在對應學科的影響力。如,美國化學會志、Oncogene等。
支持者認為,影響因子可以衡量一個雜誌有多重要。然而也有人反對說,單純看論文被引用次數有些站不住腳跟,比如很多質量不高的論文也會被多次引用等等。我同意關於影響因子雖然有很多的異議,但它畢竟可以粗略的提供一個參考尺度給學術研究者以了解期刊的質量。

由於期刊種類的繁多,有些期刊的低影響力往往讓科學研究和發表存在相關爭端。典型的例子體現在,一個新學術發現發表在有影響力的學界期刊後,卻有別的學者卻說他/她早已經發表相關的研究結果了,原因是因為他們當時只有發表在一個低影響因子期刊,所以這一成果被忽略了。這就是低影響因子期刊的劣勢——先發表的學者的論文因為沒有被廣泛閱讀而被學術界所忽略。所以,在學術發表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投稿期刊的影響因子,並儘量爭取發表在相對應的期刊上,讓目標群體的讀者可以接觸到學術發現。

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並不能完全以選擇高影響因子目標期刊來進行學術發表。現在的學術研究已然有高度專業化了,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可能會因為曲高和寡的因素,不能接觸到更多更廣泛的讀者,因為這個原因,在此發表的這些學術文章也不能被廣泛閱讀。相較而言,在較低影響因子的期刊上出版可能會讓學術論文接觸到更多的讀者,給予他們更多閱讀​​的機會。
美國著名的學術雜誌《自然》在2013 年底也承認說,目前科研界過度依賴期刊聲譽以及影響因子,對學術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關於論文發表和影響因子的關係在我看來,好比是申請大學或是研究所一般,究竟是排名重要,還是有更多排名之外的因素值得我們考慮的?還是讓我們細細推敲一番吧。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19出爐!

由Clarivate Analytics 所發佈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是目前全球最普遍使用的期刊評量指數。它利用近50年來累計的經驗及資料庫數據,每年都會重新發表對各個期刊的最新分析,並對其方法做新的探討及改進。2019年6月20日,最新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19正式出爐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19總觀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19總共收列、分析11,877家期刊,230萬篇文章。其中包含236個領域,收入81個國家的期刊、跨越世界5大洲,來自台灣的期刊共計37家。另外,有17家期刊經查證後,因明顯過度引用自家期刊論文的行為而被排除,以避免評量數據有所偏差。

今年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做了哪些更新呢?許多更新都建立在2018年提出的期刊資訊頁改革之上,方便在一處得到每家期刊更豐富、完整的相關資訊:

  • 新收列283家期刊,其中有108家是開放近用期刊
  • 新增了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udies, Regional and Urban Planning等三個新領域
  • 新的連結功能,方便各期刊直接提供其期刊資訊頁給讀者
  • 新提供各期刊資訊頁的列印版
  • 新的期刊資訊頁上,以圖表顯示期刊各年度的影響指標及領域內的百分等級等各重要指標
  • 在期刊資訊頁上提供更多的引用資訊,包含引用及被引用的期刊,以及未引用的項目分析等

另外,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19還應用了資料庫內各資料點間的關係分析,提供比單純看期刊本身的論文及引用數目更完整、有意義的綜合品質及影響力評量報告。Clarivate Analytics並且呼籲學者,完整看期刊的各項指標,會比依照傳統單純看一個影響因子更有意義。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應用與重要性

每一項科學實驗及研究發現,最終都要發表在期刊上才能有助於科學界整體發展,同時在每一位學者求職、升等的過程中,所發表的論文品質及數量都是決定性因素。如今全世界成千上萬家期刊,不可能憑學者一己之力一一篩選,近年內不斷出現的「掠奪性期刊」更是另人生畏。投稿時,除了符合範疇外,每個學者都希望所投的期刊以品質與內容為重的。因此,期刊指標非常重要,是每一位學者選擇投論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身為期刊指標之首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便擔負著重大的責任。全世界無數的學者們都以它作為選擇期刊的參考。運作Clarivate的多國、多專業領域人才一直在努力、研討如何讓這個指標更有代表性。長久以來,學術界都利用影響因子來評判期刊的優劣,如今又有更全面的期刊分析作為參考,更有利於期刊選擇。

發表評論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發佈2018新版期刊引用報告

在影響力高的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僅可以為研究人員的職業生涯加分,還可以提高研究的可見度和引用次數。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今年6月26日發佈2018年期刊引用報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提供更詳細的資訊。JCR是評估同儕審閱期刊最具影響力、也最廣為使用的資源,隨之公布的期刊影響因子 (Impact Factor, IF) 更是學術發表的重要指標。

JCR_2018

2018年JCR重點概覽

  • 列出11,655種期刊
  • 涵蓋了80個國家
  • 範圍包含234個學科
  • 276家期刊首次上榜
  • 期刊影響因子平均上升10%
  • 20家期刊被移除、以確保JCR公正性(14家是由於期刊自我引用,6家則是基於引用堆疊  (citation stacking))。
  • 納入2017年圖書引文索引資料庫 (Book Citation Index) 條目,包含120萬的自然科學文獻引用及30.3萬的社會科學文獻引用
  • JCR列出超過6400萬參考文獻,近1000萬條用於計算期刊IF影響因子

2018年JCR的重要更新

  • 重新設計期刊介紹頁面,以讓讀者更全面瞭解各期刊出版地區、出版機構、以及對期刊影響力有貢獻的機構
  • 提高期刊影響因子計算的透明性,以辨識不同類型文獻的期刊引文表現
  • 加入計算期刊影響因子的新評估指標
  • 納入圖書引文索引,增加引文的範圍,整合圖書和期刊資源
  • 增添主要貢獻機構列表和作者的地理分佈資訊。

JCR期刊引用報告分學科排名出影響力最高的期刊,對剛入行的研究員來說尤其有幫助,有助於決定在哪裡發表研究並避開掠奪性期刊。但IF影響因子亦有其局限,不是唯一的指標。SCImago使用Google PageRank™演算法開發的免費且開放獲取的期刊排名检索工具SCImago Journal Rank (SJR),亦是很有價值的期刊發表參考指標。

Pubtoons_10-1

發表評論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您通常如何處理同行評審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