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複雜的研究生態中,關於學術影響力的討論需要新視角。期刊影響因子等傳統指標曾被視為衡量研究水準的黃金標準,但其局限性日益明顯。因此,我們需要接受領域加權引用影響因子(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FWCI)這一前瞻性工具,它既能反映現代學術的細微差異,又能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傳統指標的局限性 幾十年來,影響因子被當作研究品質的代表。但這種“一刀切”的方法可能產生誤導:高影響因子期刊發表的研究實際影響力差異巨大,且不同學科的引用習慣截然不同(Garfield, 2006)。例如,冷門領域的突破性研究可能不如生物醫學領域的論文被引用頻繁,但其推動知識進步的作用同樣深遠。 領域加權引用影響因子的登場 FWCI透過將引用數與領域、出版物類型和發表年份標準化,重新定義了研究評估方式。根據愛思唯爾的說明,FWCI將某篇論文的實際引用數與同類論文的預期引用數對比。1.00分表示引用數符合預期,高於或低於1.00則分別代表表現優於或遜於該學科全球基準(Elsevier Help Center, n.d.)。這種情境化方法既平衡了競爭環境,也承認學科間的本質差異(Waltman & van Eck, 2013)。 誰在使用FWCI?它如何改變研究評估 FWCI已迅速成為研究界多方利益相關者的關鍵指標。誰使用FWCI? 1. 研究人員: 研究人員透過FWCI衡量其研究在全球標準下的影響力,從而發現優勢、對標進展並調整未來研究方向。…
學術出版和同行評審過程本質上具有全球性。然而,以英語為主的國際出版環境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儘管這能讓研究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和更大影響力,但非英語母語或英語為第二語言(ESL)的作者,在有效傳達研究成果時困難重重。 最近,Henry Arenas-Castro博士團隊指出,生物科學出版領域存在嚴重的語言障礙。在他們分析的736本期刊中,僅有8%提供非英語的作者指南,發表非英語文章的期刊不足7%,允許引用非英語文獻的期刊僅占10%。此外,只有兩本期刊(0.3%)明確表示,不會僅因語言品質問題拒稿。這突顯了在出版領域實現語言包容性的艱巨性。 語言欠佳對《美國放射學雜誌》(AJR)稿件拒稿率的影響 一項研究表明,非英語母語作者因語言問題被拒稿的概率,是英語母語作者的 2.6倍。《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的內部分析也證實了這一點,該分析發現,來自中國的稿件因語言問題被拒率比其他國家更高。 儘管存在嚴重語言問題的稿件通常會被拒,但有時,一些有價值的論文即便存在小的語言瑕疵也能被接受。不過在同行評審時,審稿人總會指出稿件需要改進的地方。一項基於統計調查的研究顯示,非英語母語作者收到與語言相關修改要求的頻率,是英語母語作者的12.5倍。 回應審稿意見,可能需要補充實驗、重新分析,甚至重寫論文部分內容。因此,準確理解並清晰回應審稿人意見至關重要,這能減少誤解,避免不必要的反復修改、評審週期延長以及出版推遲。認真處理審稿人意見,體現了作者對學術品質和嚴謹性的追求,有助於獲得積極的審稿結果。 回應審稿意見時面臨的挑戰 全面回應審稿人回饋對作者至關重要,每次修改都讓論文更接近發表要求。誤解或回應不到位,可能影響論文的最終評審結果。非英語母語作者常遇到以下挑戰: 1. 理解審稿人回饋 無法理解審稿人意見,容易造成誤解,導致修改不到位。當審稿人使用專業術語或行話時,這種情況尤為常見。非英語母語作者很難解讀複雜回饋,進而誤解審稿人意圖。 2. 處理批評性回饋 有時,審稿人會質疑研究的核心內容。語言障礙讓作者更難理解這些批評的真正目的,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或喪失信心,難以以建設性態度回應。最終可能因不當回覆,導致稿件被拒。 3. 清晰闡述修改內容…
清晰、透明且可重複的研究不僅是理想,更是必須。但如果沒有規範的指導,關鍵細節就可能被忽略,影響研究的可信度,也不利於同行評審取得好結果。研究報告指南能規範研究論文的撰寫,確保研究內容完整透明,達到發表標準。 EQUATOR Network(提升健康研究品質與透明度網路)是推廣這些標準的核心平台,為研究者提供重要資源。其中PRISMA、CONSORT、ACCORD與STROBE是廣受認可的指南,分別針對不同研究設計。以下逐一解析。 高效研究報告的四大核心指南 PRISMA:系統綜述與Meta分析優先報告條目 用途:PRISMA旨在提升系統綜述與證據整合研究的報告品質,其擴展版PRISMA-ScR專為範圍綜述設計。 PRISMA 2020版本包含: 27項檢查清單,確保全面報告 擴展版清單提供補充指導 流程圖展示文獻篩選過程 《解釋與說明》文件逐項解讀清單內容 CONSORT: 臨床試驗報告統一標準 用途:CONSORT為隨機對照試驗(RCT)提供清晰完整的報告框架。 CONSORT 2010版本包含: 25項檢查清單涵蓋試驗報告關鍵環節 六大結構化部分(標題與摘要、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及其他資訊) 擴展版(如2022年結局報告指南)新增子項,完善結局與統計方法報告…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科研成果的評審與傳播方式,尤其在稿件篩選、重複率檢測、輔助內容評估等環節展現出日益增長的潛力。但編輯、審稿人和作者,真的準備好接受AI了嗎? 我們正在開展一項全球問卷調查:“科研人如何看待AI輔助的同行評審?”,希望透過真實、具體的情境,深入瞭解AI在同行評審中的實際應用、科研人員的使用體驗與核心顧慮。這份調查並非停留在抽象討論,而是將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場景呈現出來,從中探索支持科學、負責任應用AI的最佳路徑。 為什麼您的參與至關重要? 無論您是審稿人、期刊編輯、科研作者、出版從業者,還是關注AI倫理與政策制定的專家,您的專業洞察將為制定更合理的AI使用規範提供重要依據,助力構建更加透明、可信、高效的科研評審機制。 調查目標 透過此次問卷,我們希望達成以下目標: 瞭解AI在實際審稿流程中的應用現狀 揭示AI工具目前如何被使用在同行評審中,哪些功能真正有助於提升效率與品質。 識別AI使用中的顧慮與挑戰 聽取審稿人和編輯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潛在風險。 為倫理與政策制定提供基礎資料 收集學界對於AI應用的道德邊界、使用原則及行為預期,協助出版方與開發者制定規範。 發現AI知識普及與培訓的盲區 明確在哪些方面,科研人員需要更清晰的解釋、系統的培訓,或機構層面的支援,從而提升AI工具的接受度與使用信心。 研究成果將以開放獲取形式發佈,並可能在國際學術平台分享。 歡迎將此問卷轉發給從事審稿或期刊編輯的朋友,或透過社交媒體分享,並加上話題標籤 #PRWwithEnago,讓更多來自不同學科與地區的聲音被聽見。 我們相信,AI在科研出版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每一位科研人真實的聲音之上。歡迎您參與這項重要調查,一起塑造更透明、可信、可持續的同行評審未來!
長期以來,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在性別、種族、身體殘疾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一直存在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女性僅占STEM專業畢業生的35%,少數族裔面臨著巨大的障礙,尤其是在擔任領導職務方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西班牙裔人士僅占STEM勞動力的18%,亞裔和黑人的占比更低。同樣,殘疾研究人員和面臨心理健康挑戰的研究人員常常遭遇系統性歧視,且缺乏機構支持。在科學與教育領域從事兼職工作的殘疾人士中,28%表示願意轉為全職工作,而在非殘疾人士中這一比例僅為15.5%。 認識到這些差距,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提出了四項促進多樣性、公平性與包容性(DEI)的主要建議: 1. 推動作者多元化 2. 提升編輯多樣性 3. 採用包容性語言和流程 4. 鼓勵系統性變革 當前趨勢:以資金為驅動力提升代表性 COPE的核心建議之一聚焦於勞動力中的代表性問題。為了在STEM出版領域促進DEI,需要為代表性不足的研究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資金支持。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對經濟援助的迫切需求,還建立了可持續的實踐模式,以確保研究人員的長期職業發展。 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外關係中心 近期資料顯示,全球研究資金呈穩步增長趨勢。如上圖所示,多年來,白人、亞裔和西班牙裔研究人員之間的資金差距已大幅縮小。此外,與上一財年相比,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2023財年對多元化申請人的資助率提高了5%。儘管這一進展令人振奮,但仍迫切需要優化定向資助,以促進DEI,並提高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參與度。 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外關係中心 該圖表再次印證了上述事實,展示了不同族裔申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人數存在巨大差異。這就需要精心設計資助機會,不僅要為代表性不足的研究人員提供資助,還要以可持續的方式積極與他們互動並賦予他們能力。 設計這樣有效的資助專案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方法。 確定目標群體:為特定代表性不足的群體量身定制資助專案。 1. 公平驅動的資助設計:…
在學術出版中,推動DEIA——即多樣性(diversity)、公平性(equity)、包容性(inclusion)和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一個關鍵方式,是確保同行評審過程公正、不帶偏見。一個更公平的環境能讓有影響力的研究來自任何人、任何地方。 《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分析了145多個期刊的資料,發現性別偏見並沒有滲透到編輯流程中。實際上,女性科學家的論文反而更受編輯青睞。但在同行評審過程中,來自發展中國家和少數群體的代表性仍然不足。與年齡、職業階段、國籍、種族、族裔和殘障相關的偏見,在編輯流程的各個環節仍然存在。 雖然目前已有一些努力在減少這些偏見、推動DEIA,但這些努力往往伴隨著一個副作用,叫做“多樣性負擔”。這個現象是指,推動DEIA工作的重任經常落在少數群體中的同一批人身上。他們因此承受了不成比例的壓力,也可能讓其他群體的聲音被忽視。要真正實現同行評審中的DEIA,需要整個學術界共同參與,合理分擔責任,不能讓任何一個群體獨自承擔代表任務。 為了構建一個更公平的出版體系,我們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並避免在過程中出現新的問題。 推進同行評審中DEIA的策略與挑戰 1. 檢視同行評審中的代表性 瞭解當前群體中的多樣性有助於制定未來的DEIA倡議。從編輯、作者和評審人員那裡收集有關學術職位、種族、民族、性別認同和地理位置的資料,並及時發佈關於期刊編輯和同行評審人員多樣性的透明報告,這是在同行評審界推進DEIA的首要步驟之一。 挑戰: 隱私問題:評審人員可能會因擔心受到偏見對待或資訊被濫用而猶豫是否披露資訊。 資料不完整:如果調查是自願進行的,資料集可能會偏向那些樂於分享資訊的人。 缺乏可行的見解:在沒有明確的行動計畫來解決差異的情況下收集資料可能會使這項工作徒勞無功。 2022年,代表著15,000多種期刊的50多家出版商承諾,要求期刊編輯、審稿人和作者申報他們的性別、種族和族裔資訊,這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對多樣性、公平性、包容性和可及性(DEIA)共同承諾的一部分。 最佳實踐: 促進參與調查,清晰傳達資料將如何使用,並專注於根據調查結果實施有意義的行動。 2. 減少障礙並擴大評審人員庫 許多來自代表性不足背景的研究人員由於缺乏正式邀請、時間限制或對評審期望不熟悉,在參與同行評審過程中面臨挑戰。透過邀請來自代表性不足背景的研究人員、早期職業研究人員、來自不同地理區域和具有不同身份的學者來擴大評審人員庫,可以增強同行評審的包容性。 挑戰: 人脈有限:編輯們常常依賴熟悉的人脈網路,這可能會限制被邀請的評審人員的多樣性。…
進行學術研究本身就是一項艱難的挑戰,但這正是研究者的專長所在。然而,寫作過程中的技術細節,如語法、格式和內容表達,常常讓人感到頭痛。儘管這些方面對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並不等同於學術內容的深度,卻也同樣需要仔細處理。無論是選擇自行修改、使用AI校對工具,還是尋求專業編修服務,這些方式都能有效提升論文質量。根據最佳實踐,尋求專業協助來處理這些技術細節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這不僅能確保語言和格式的準確性,還能幫助作者節省時間,專注於研究本身。選擇最合適的校對方式,取決於您的需求、時間以及對成果的期望。 校對時需留意的常見文法錯誤 在校對過程中,不僅要檢查文法錯誤,還應關注其他方面的問題,包括: 一致性、連貫性、冗餘問題 單引號使用、標點符號 格式問題 拼寫錯誤、句法錯誤 此外,圖表中的文字和標籤也需要仔細檢查,確保內容正確無誤。 校對不僅是檢查文法和拼寫,更要確保整篇文章的流暢性,並保證內容清晰、準確、一致。發表研究結果時,即使是微小的不一致或用詞不當,都可能影響研究的可信度,並讓讀者或審稿人感到困惑。 理解校對的概念 校對學術文章時,除了關注文法,還需要關注文章的清晰度、邏輯連貫性以及期刊要求的格式和引用規範。不同類型的文章需要關注的校對重點也有所不同: 學術論文: 需確保內容清晰、邏輯流暢,並遵守目標期刊的格式要求。 科研基金申請: 要確保目標、預算和方法描述準確,同時要能呈現作者和團隊對研究題目的專業和熱情,以說服撥款單位提供經費。 技術文件或手冊: 需要確保操作指南準確無誤,並且語言簡單易懂。 無論是哪一類文章,準確標注文獻來源始終是最關鍵的一點,這對於避免抄襲、維護學術誠信至關重要。 學術論文校對關鍵要點 1.…
人工智慧(AI)正深刻改變學術出版的運作方式——但我們的倫理規範、政策機制和實踐操作,真的跟得上這場變革了嗎? 為了瞭解當前AI在學術出版中的使用現狀,識別制度盲點和政策空白,我們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研究,作為第九期“科研風險評估”項目的一部分。本次研究以《人工智慧在學術出版中的規範應用:全球使用現狀、風險與政策缺口調查》為題,重點關注AI工具,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LLMs)在出版流程中的使用方式,及其對學術誠信、出版透明度與科研信任體系所帶來的影響。 無論您是科研人員、編輯、審稿人,還是科學傳播者,我們都誠摯邀請您分享獨特的見解與經驗!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包括: 調查AI在學術寫作與出版中的實際應用方式 識別政策與實踐中的空白,尤其是關於學術誠信的薄弱環節 推動負責任的技術創新,探索學界如何合理、合規地使用AI 為制定更加清晰、公正且統一的AI使用準則提供資料支援 強化學術出版中的人類主導地位,保護研究的原創性與透明性 您的參與,將為制定更科學、倫理、包容的AI使用標準提供重要參考。 作為感謝,我們將從有效問卷中擇優選出10位,贈送價值美金20元的亞馬遜禮券。 本次問卷預計用時僅需10–15分鐘,全程匿名,填寫截止時間為2025年7月5日。 誰適合參與? 初級科研人員 大學教師與資深學者 學術期刊編輯 學術出版機構從業者 科學傳播與科技寫作相關人員 參與學術寫作、評審、或科研政策制定的從業者 學生、導師及其他學術社群成員…
倫理(ethics)是指導個人或群體行為,以區分對錯,並做出符合道德標準決策的原則、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它通常涉及對公平、誠實、正直以及尊重他人的考量。另一方面,合規(compliance)是指遵守規則、法規、法律、政策或標準的行為。合規工作通常旨在防止違反規則和法規。 研究倫理與合規的重要性 研究倫理與合規對於維護公眾、同行研究人員以及機構的信任至關重要。研究人員對道德行為的承諾能夠提升其工作的可信度,使其研究成果更有可能被發表,並獲得資助機會。此外,它還能避免因不道德行為而可能陷入的法律陷阱。 研究倫理與合規的重要性 確保可信度與完整性 滿足法律和監管要求 獲得資金支持與機構批准 防止研究不當行為 維護個人與機構聲譽 培養負責任的研究行為 構建新的出版模式 維護社會信任 保障隱私與資料安全 保護人類受試者 研究倫理與合規對於開展負責任、可信且有影響力的研究而言不可或缺,同時還能保護參與者的權利和福祉,並維護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在臨床研究中,遵守倫理標準是必不可少的。有若干倫理原則指導著臨床研究的開展,而遵循這些原則對於維護信任、堅守誠信以及保護參與者的利益至關重要。因為人類試驗對新藥或新療法具有關鍵作用,所以確保對倫理準則的認知和遵守對於保護他們以及維護科學誠信至關重要。 倫理與合規對於國際合作至關重要。然而,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競爭的加劇,倫理與合規在國際研究合作中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在合作過程中確保倫理與合規 合作努力對於彙聚資源、專業知識和觀點,以有效應對諸如氣候變化、疫情等共同問題至關重要。它使得知識、資料和技術進步得以共用,從而形成一個共同利益網路,在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中能夠起到穩定作用。然而,倫理在合作中起著關鍵作用。以下是倫理在國際合作中的三個主要作用: 1. 促進公平與公正:…
研究建議在引導學者和研究人員開展富有成效的探索中至關重要。在這個技術迅速發展、知識不斷擴展的時代,優化研究建議的產生過程尤為迫切。 但是,什麼是研究建議呢? 研究建議是提供給研究人員的建議或意見,以指導他們針對特定主題進行研究。這些建議通常由該領域的專家給出。與研究影響不同,研究建議更具行動導向性,能為決策者提供具體的指導,而研究影響更為寬泛,側重於研究結果更廣泛的意義和後果。然而,二者都是研究專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建議與研究影響的區別 儘管研究建議和研究影響是研究專案中截然不同的組成部分,但它們密切相關。二者的區別如下: 研究建議: 實際的建議或提議,直接源於研究的發現,主要目的是根據研究發現,就應該採取何種行動或步驟提供指導,通常針對政策制定者、從業者或其他可以利用該研究為決策提供資訊或採取特定行動的利益相關者。 研究影響: 更廣泛的後果,從研究發現中得出,突出研究的重要性,並幫助讀者理解研究結果的更廣泛背景和潛在後果,通常面向更廣泛的受眾,包括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有興趣理解該研究更廣泛影響的人。 研究建議的類型 研究中的建議可以有多種形式,具體如下: 內容 描述 文章推薦 推薦特定的研究文章、論文或出版物 主題推薦 引導研究人員關注特定的研究主題或領域 方法學推薦 就研究方法、統計技術或實驗設計提供建議 合作推薦…